有个老说法叫“秦晋联姻”,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通过结婚成了好朋友,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,在晋国乱成一锅粥时,出手帮了小舅子晋惠公一把,让他坐上了国君的宝座。
可谁承想,晋惠公这家伙忘恩负义,竟然转头就去打秦国。但秦穆公大度,没跟晋国一般见识,后来又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。
这么一来,秦晋两国的关系就更铁了,秦穆公和晋文公也都成了春秋时期的霸主,双方算是合作共赢了。
在古代,婚姻可不光是两个人的事,它还涉及到两个家族甚至两个国家,大家常常通过联姻来建立友好关系,就像“秦晋之好”那样。
特别是那些会打算盘、会经营的人或家族,更擅长通过这种方式来结盟,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方面的行家。主要他的孩子特别多,光女儿就有21个,这让他在选择联姻对象时有更大的余地。
今天,我们就来瞧瞧李世民是怎么给女儿们挑女婿的,看看他的手段有多高明。
【一、李世民对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的倚重】
为啥他有21个女儿,却偏偏从24户人家里只挑了8家呢?
李世民虽然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,但他在大唐建立时出了不少力,而且,他老爸唐高祖李渊只当了不到10年皇帝,所以李世民也得想办法处理那些有功之臣的问题。另外,他不是按规矩当的皇帝,除了原来的开国功臣,还有一批支持他上位的人需要照顾。
他可能想过像刘邦那样大开杀戒,但隋朝的例子就在眼前,他也不敢真这么做,毕竟一动就牵涉太多,他只能采取温和的办法来解决。
贞观十七年,李世民叫阎立本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,这么做不光是为了怀念过去,还想增强大家的团结,给大伙树个榜样啥的。
换句话说,这24个人在他眼里,就是功臣堆里的顶梁柱,只要他们稳稳当当的,功臣们就不会闹出什么大动静。他心里头还想呢,要是能跟这些功臣都攀上亲家该多好,只不过,事情哪能都按他的想法来呢。
首先,凌烟阁里的功臣有像李孝恭这样的皇族亲王,他和李世民是亲近的堂兄弟关系;
再者,正妻生的孩子和妾生的孩子身份不同,李世民的女儿再怎么说也是公主,当然不能嫁给大臣的小妾生的儿子,比如他的大女儿襄城公主,嫁的就是宋国公萧瑀的正妻生的长子;
还有,那些功臣们的年纪和身体状况都不一样,他们正妻生的儿子数量和年纪也都不一样,总不能让他们的嫡子都不娶老婆,光等着公主嫁过去吧?这样一来二去,李世民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,也就只能挑出8家合适的。
2、他为啥偏偏挑了这8家,而不是另外8家呢?
要是我们用排除的方法来看,就能明白李世民挑的那8家确实很合适。之前已经去掉了李孝恭,那么就还剩下23家。
接下来可以排除的就是秦琼的翼国公府、张亮的鄅国公府、殷开山的郧国公府、张公谨的郯国公府、屈突通的蒋国公府、李靖的卫国公府、李绩的英国公府、虞世南的永兴公府和尉迟恭的鄂国公府。
秦琼早些年特别勇猛,战场上留下了不少老毛病,所以在太宗那时候主要是养病,不太可能对皇上有啥威胁,李世民也就不那么在意他们家了。
张亮以前有个原配老婆,他们还一起生了个儿子。但张亮一有点成就,就另外娶了个姓李的女人,而且这个女人名声很不好,李世民肯定不会让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。
殷开山打了一辈子仗,立了好多功,可惜没有亲生的儿子来继承香火。张公谨和屈突通呢,去世得比较早,一个是在贞观7年,一个是在贞观2年,所以他们也没啥威胁了。
卫国公李靖和英国公李绩都是唐军里的大将,李世民既重用他们又防着他们。要是能和这两家结亲,李世民肯定乐意。但唐朝规矩,同姓的人不能结婚,李世民作为皇上,当然得先做表率。
李靖是正宗的陇西李氏后代,而李唐皇室也说自己是陇西李氏,所以他们两家结亲就不可能了。至于李绩,虽然他原本姓徐,但后来唐高祖赐他姓李,还让他入了李氏族谱。
虞世南出身名门望族,他哥哥虞世基是隋炀帝身边的红人,但虞世南比李世民大了四十多岁,就连他的儿子虞昶也只比李世民小一岁。
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,在军队里威望很高,不过他的亲儿子尉迟宝琳也就比李世民小了十岁。
魏征功劳很大,李世民本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大儿子魏叔玉,但可惜同年就发生了李承乾叛乱的事情,魏家受到牵连,这门亲事也就泡汤了。
【二、李世民对外戚和关中豪族的“青睐”】
为啥他会把5个女儿都嫁给窦家和长孙家呢?
比起功臣集团那种明摆着的威胁,李世民更怕的是散布各地的大家族,特别是博陵崔氏、范阳卢氏这些老资格的关东贵族。
要不是他也不会让人重新修订《氏族志》,给各大家族排新座次,更不会把皇亲国戚放到仅次于皇家的位置,把关东贵族排到第三。他就是想增强皇亲国戚的力量,靠着皇家和皇亲国戚联手,来削弱那些大家族的影响力。
在李世民看来,他得紧紧团结自己的母家窦氏和妻家长孙氏。
一来呢,他老妈太穆皇后窦氏出身可不低,是西魏神武公窦毅的闺女,还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外孙女。他老婆长孙皇后也是名门之后,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,还是北魏上党王长孙稚的玄孙女,这两家都挺有地位。二来,窦家、长孙家跟李唐皇室那是绑在一条船上的,大家的利益都绑得紧。
为了亲上加亲,让关系更加融洽,李世民很快就把他的三女儿遂安公主嫁给了窦家,四女儿长乐公主则嫁给了长孙家。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的,是正牌的大女儿,李世民给她挑的夫婿是长孙无忌的亲儿子长孙冲,这两家真是般配得很,至少是非常合适。
李世民的小女儿长大后,他又把新兴公主嫁给了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曦,新城公主(就是那个没嫁给魏征儿子的公主)嫁给了长孙诠,兰陵公主则嫁给了太穆皇后兄长窦照的曾孙窦怀哲。
这意思就是说,李世民更偏爱长孙家,因为长孙家是唯一一家有三个女儿嫁过去的家族。
2、为啥他会把3个女儿都嫁给“关西六大家族”呢?
唐朝时,李世民看重关中和河东这两个地方,所以他得跟这两地的大家族处好关系,稳固自己的根基。
关中呢,原本是西魏和北周的老巢,河东的大家族也早就加入了宇文泰的关陇集团。所以说,关中、河东的大家族和关陇集团关系铁得很,就像是互相交融,分不开似的。
说起关中和河东的大家族,有个说法叫“关西六大豪门”,历史上说“关中也有‘郡中大姓’,以韦、裴、柳、薛、杨、杜六家为首”。
这六家就是京兆的韦家、杜家,弘农的杨家,还有河东的裴家、薛家和柳家。韦家和杜家从西汉时候起,就在长安城南的杜陵扎了根,是地道的当地大佬。而且,别说在当地,就算放眼全国,这两家也是顶尖的富贵人家。
说来也巧,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大功臣里,有个叫杜如晦的莱国公,他正好是京城里杜家的人。
虽说杜如晦在贞观4年就过世了,但李世民还是把自己的二女儿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的二儿子杜荷,毕竟跟杜家结亲好处多多。
不过还得提一句,杜荷后来因为卷进了李承乾的谋反案,李世民就让城阳公主改嫁了河东薛家的薛瓘,这薛瓘还是河东公呢。
说到京兆韦家,李世民把疼爱的十三女儿晋安公主,嫁给了性格温和的韦思安。而且,李世民自己也特别喜欢韦家的姑娘,一口气娶了两位韦氏女子做妃子,其中一个还被封为了贵妃,地位仅次于皇后。
说来也巧,晋安公主也像父亲一样,一生嫁了两次,李世民给她挑的第二任丈夫是弘农杨家的杨仁辂。
还有新城公主,原本没能嫁给魏征的儿子,最后也是先从长孙家出嫁,后来又转嫁到了韦家。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觉得李世民挺会安排呀?
【结语】
总的来说,李世民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,他明白哪些人或家族重要,值不值得通过联姻来拉近关系。要是他觉得有必要,他甚至愿意拿女儿一生的幸福去赌。
后来证明他这么做没错,因为他通过这些女儿的婚姻大大增强了内部的团结,为“贞观之治”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得聊聊新兴公主的一件事儿。在她成为长孙家的一员前,差点儿就被远嫁到千里迢迢的塞北草原,去给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当媳妇儿。
李世民心疼女儿,不愿让她去草原吃苦,所以就反悔了之前的约定。不光新兴公主,他的所有闺女都没嫁到外国去。
或许有人觉得单凭这点不能说他是好父亲,但历史证明了他是个好君王,这就足够了。
参考资料:
《唐朝新史书》
《唐朝大事纪要》
《资治通鉴》这本书,就是讲了很多很多年的历史大事,从古代开始一直到某个时期,都给我们记录得清清楚楚。
#热问计划#
股票带杠杆,股票配资平台开户,无锡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